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是一位聪明机智的,能言善辩的人物。历史上的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外交家。曾以有政治远见、外交才能和朴素的处事风格而闻名于诸侯。孔丘还曾称赞他:“救民百兴而不夸,行补三君而不有,晏子果君子也!”。
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,晏子的做事风格,充分的表现出了治理国家的忠诚与能耐。他不仅利用自己的身份,还抓住每一个机会,不断地提出减免赋税,让百姓休养生息的谏议。
在“治国之道”方面,晏子主张儒家“仁政爱民”的主要学说,并且很是推崇“欲修改以平时于天。”主动进谏君上赈灾,深得百姓爱戴。不仅如此,他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贫苦百姓。
“劝谏艺术”方面,晏子善于进谏的特点早就被人称赞,他的劝谏方式,不是直接的强谏而是以一种委婉的曲谏或诱谏。从侧面显示了他在政治上所具有的高度智慧,另外,他的语言也是非常有特色,或是锋芒毕露,或是非常含蓄,亦或是严肃庄严、幽默滑稽。他能根据不同的环境,选择自己的劝谏方式。从他的劝谏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内在修养,同时也非常佩服他的智慧。
个人修养方面,他是乐观的代表,他常常说人到最后都是要死的,人生来就有生老病死,所以不论是谁都会面对。何不对死无所畏惧,常年保持乐观的心情,让自己的身心健康。
晏子谏景公
“晏子谏齐景公”来自于《晏子春秋》一书中,它主要记录了晏子同齐景公的一段对话,主要提醒齐景公在执政方面要忠实百姓疾苦。用《岳阳楼记》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: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。
齐景公还在位时,天气伴随着下雪一直不放晴,当时的齐景公身着白色狐皮大衣,坐在朝堂一边的台阶上。晏子进朝面谏君上,站立了一会,景公说道:“真是奇怪,下了几天雪,天气却不冷。”晏子回答:“天气不冷吗?”景公笑了。晏子:“我听别人说,以前古代的国君,自己吃饱后却不知别人饿着,自己不冷却不知别人的寒冷,自己过的安乐却不知别人的贫苦。现在君王却也不知道了。”听完,景公:“好!我已经领悟了。”于是就命人拿出皮衣,拿出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。
齐景公想要建高台,于是发动百姓劳动,高台建成后,又想要造钟。于是晏子进谏道:“所谓的君王不能以百姓的劳苦作为自己的乐趣。君主已经建造了高台,现在却又想造钟,这样会对百姓造成很大的负担,百姓必然也不会接受。君主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行的,这样会导致矛盾的产生。”于是,景公听了晏子的话,停止了造钟的想法。
全文主要通过晏子与景公之间的对话宣扬了爱民思想,并劝诫了君王为民着想的执政之道,只有这样国家才会强盛。
晏子对齐侯问
“晏子对齐侯问”是来自《左传》,是由左丘明写的编年体事件,在这一小节里,晏子主要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论证了“和”与“同”的区别。君臣之间应该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意见。关于具体内容让我们细细品读。
景公打猎回来,晏子在驻地等待景公回来,梁丘据也驾驶着马车前来。景公说道;“只有梁丘据和我相同啊!”晏子:“梁丘据不过是相同罢了,怎么能说协呢?”景公又问道:“和协与相同有什么区别吗?”晏子:“当然有差别,和协就像是做肉羹一样,要用水、火、醋、酱、梅来调和鱼和肉,经过火柴煮。再由厨师进行调味,让味道恰到好处。君主吃了这样的肉羹就可以平和心性。君主和臣子的关系就如同这般。君主认为可以的,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的,臣子之处不可以的,就能使可以的更加完善。反之也是这样,君主认为不可以的,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。臣子进言指出可以的,去掉不可以的。因此,政治平和而不违背礼仪,百姓就没有争斗之心。所以就如同《诗·商颂·烈祖》中说的一样:“一碗好的羹汤,五味适中,拿来供君主享用,君臣之间就会和睦没有斗争,用心平气和来稳定朝政。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的,君主认为是这样。他说可以的,君主认为不可以,他也说不可以。如果用水来调和水,谁能吃下去?因此不应当有相同的道理,就如同这样。
晏子在这里运用抽象的思维讨论了君臣之间的“和”“同”很典型的代表了那时人的思维特点和方式。
晏子逐高缭
“晏子逐高缭”这则典故是出自于《晏子春秋》的一篇历史故事,这里主要讲述的核心思想为“在其位,谋其政。”其中的故事提到高缭侍奉晏子三年,却在期间没做任何的贡献,最后被晏子辞退了。这则故事主要从侧面反映了晏子赏罚分明的作事风格。
高缭曾是晏子手下的一名官员,可是一天,晏子却把他辞退了。他身边的随从表示很不理解,于是规劝他说:“高缭在您手下当官已经三年之久了,您不但没有提拔他,反而还将他辞退了,在道德的角度来看并不允许啊?”晏子则说:“我是一个卑微的人,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够稳定,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效力,可是高缭虽服侍我三年之久了,但从来没有指正过我的不足之处,也没有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,这大概就是我要辞退他的原因了吧。”
如今,细细回想晏子对高缭说的这些话在我们的工作中,绝大部分领导对那些踏实能干,襟怀坦荡的总是给予信任,并委以重任。就要像晏子那样严格要求自己,多听不同意见,这样才能辅佐齐景公,使之国家成为强国。古今中外,用人的问题不是一般问题,是一个根本性问题。“晏子逐高缭”这一典延至今日仍具有现实意义,在现时生活中,有些人唯唯诺诺,虽按时到岗,却不出谋划策,毫不称职。而晏子对高缭的“辞职处理”给今人敲响了一记警钟:“为官之道,重在用人。”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。
晏子辞谢更宅
晏子春秋是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集。作者详细记录了三朝君王与晏子之间的传说和故事,里面共有215个小故事,构成了完整的晏子形象。而“晏子辞谢更宅”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片段,体现了晏子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的精神品质。
这则故事是这样的:齐景公想要给晏子换一个住房,他认为晏子的住房靠近市集,地势较低,有狭窄,环境质量很差,根本没法居住,于是想要晏子换到一个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去。但是晏子却推辞了,他说道:“君王,您的先臣曾在这里居住过,我不能够继承祖业,这房子对我来说已经是极好的了,更何况我的住处离市集较近,买东西也方便了许多,这样有利于我的事情怎么能劳烦别人给我盖房子呢!”景公听后笑道说:“你离近市集,知道东西的贵贱吗?”晏子则回答说:“我私下里也存过钱,怎么可能不知道呢?”景公反问道,那你知道什么东西便宜什么东西贵吗?由于这时期正是景公滥用刑法的时期,市集上有一些贩子专门贩卖假的刑具。所以回答说:“假脚贵,鞋子便宜。”景公听后,心里有些感伤,有一点怜悯之心。自此之后,齐景公就减少了用刑。
晏子辞谢更宅,一方面是为了接近群众,从百姓的生存情况,来更好地为国君提出有力意见,为百姓解决困难。另一个角度就是宣扬了节俭为民的治国方针。整篇故事体现了晏子不谋私利,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品质。
晏子谏祷雨
《晏子春秋》一书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,都表现出晏婴的聪明和机智,如:晏子谏祷雨等就流传在民间。通过具体事例,反映了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,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。
齐国天气干旱已经很多天了,齐景公便召集群臣并询问他们:“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下过雨了,气候干旱,粮食收成不理想,老百姓们都在饿着肚子。我曾命令占卜气候干旱的原因,说是有妖魔鬼怪藏在高山里和水里。因此我的意思是想要多征收一点赋税,来祭拜山神,你们说这样可行吗?”众大臣低头不语,于是晏子站出来说;“我认为不可以,祭拜山神没有任何益处,山神用石头当做身体,把小草树木作为头发,天气炎热干燥,长时间不下雨,头发将要枯黄,身体也很热,它难道就不想要下雨吗?祭拜它又有什么处呢?”景公听后又说;“既然祭拜山神不行,那祭拜河神呢?”晏子:“当然也不行,河神以水作为国家,鱼虾作为子民,天气难耐,又不下雨,泉水会断流,干涸。它难道就不想下雨吗?祭拜它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?”
景公:“那该怎么办呢,现在?”晏子则建议他试着离开奢侈的宫殿,住在乡野间,和神灵们一起来请求下雨,或许能够求得来雨呢?于是景公听从了晏子的劝导住在宫外的乡野间,结果不出三天,就下了大雨。农民百姓趁着这会儿开始插秧播种。随后景公也感叹晏子的的话就是有用。因为德行好才能求得下雨。从这一个小故事中就能看得出晏子心怀天下,善良无私的品质,哪个国家要有这样的人士,应该算是皇帝之幸了。
晏子赎越石父
“晏子赎越石父”为出自《新序·节士·晏子赎越石甫》的一篇历史故事,这篇文章主要体现了晏子尊贤礼士,闻过则改的品格和越石父自尊自重,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。
春秋时期,齐国相大夫晏婴出使晋国路途中,看见一个人头戴一顶破帽子,反穿一件皮袄,坐在路中间休息。晏子很会看人,一眼就看出这个人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,于是就派人问他关于他的信息。这个人就回答说:“我来自齐国,名叫越石父,由于饥寒交迫,便卖身为奴,当了三年奴才,看见使者路过,原本打算跟您回国的。”晏子问道可以赎身吗?越石父回答说:“可以。”于是晏子便把马车的一只马解下来用来赎他,并与他一起坐车回国。回到相府后,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回到自己的房间。越石父看到很是生气,要跟晏子绝交,晏子知道后就派人告诉他,从来没和你结交哪里的绝交,你当了奴仆,我把你赎回来,怎么能恩将仇报?越石父说道:“士人不在知己面前,可以受屈辱;在知己面前,可以获得舒展。君子不应该对人家有恩而轻视了他,也不应该人家对自己有恩而屈服。我做了三年的奴仆,没有一人能够理解我。之前与您坐车,没跟我打招呼,我以为是您一时忘记了。现在有没想我打招呼就进自己的房间,就好像还是把我当做奴仆一样。即然这样您还是把我卖到社会上吧。”
晏子听了,走出来与他见面。并诚恳的道歉:“我只看到了客人的外表,却没看到客人的内心,我可以向您道歉,您能不抛弃我吗?我将诚心改正我的错误。”随后就命人把厅堂打扫了,用酒宴款待了他,越石父原谅了他。晏子对人有恩,救人于困境,却要委屈的处在别人之下,这样的行为远远超过了世俗人的品德了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说到刘伯温,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而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则是多如牛毛,在这些传说详情
提到民国政坛,阎锡山一生戎马,充满神奇色彩。一个军阀身份,却在山西任职近38详情
从小我们就在电视剧中认识了一位,比较清廉而且断案如神的官员,他的名字叫包拯。详情
袁世凯作为跨越封建皇朝和民国的风云人物,在他身边聚集了很多的智囊高参。其中他详情
我们都知道在军阀混战时期,男人是可以娶好多个老婆的,曹锟就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大详情
对于张作霖,人们很难将其与兴办教育联系起来。 张作霖幼时家贫,只有过三个月详情
宋氏三姐妹可谓是民国最知名的三个女人了,三个人不仅是各有所长,还都是出身名门详情
唐太宗李世民,大家一听到这个名字想必都不陌生。今人对唐太宗的评价也非常的高,详情
宋嘉树字耀如,教名查理·琼斯,汉族,海南文昌人,生于海南岛文昌县韩姓人家,原详情
人物评价 罗斯福当政时期,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承先启后、继往开来的时代。罗斯福详情
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,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一生都在为人民而服务,对于他老人家来说,详情
孙权接班父兄留下的江东集团之后,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,因为孙权他哥给他留下了内详情
我们都知道电视剧里面的香妃真的是圈了不少粉丝,那翩翩起舞的舞蹈,那满身的香味详情
古时候,女性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,等级非常的低,再加上封建思想的影响,重男轻女详情
时代在不断的进步,历史也一直在不停的发展,很多时候历史发展的进程都无法人为控详情
大凡王朝末期,必定乱象丛生,以前没见过的荒唐事频频发生,就算以往见过但当下不详情
古代皇帝是人人都为之羡慕,因为他是天下权力最大之人。皇帝的特权是十分多的,例详情
其实日本和美国在最早的时候是狼狈为奸的,日本大家都知道,是一个岛国,占地面积详情
大千世界,无奇不有。古代人们将不可思议的自然现象归为神仙的功劳,于是就出现了详情
东晋画家顾恺之(348年—409年),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。东晋详情
广明元年(公元880年),田令孜因害怕黄巢军攻打长安,便制定了逃往蜀地的计划详情
后周的皇帝柴荣死后,继位的恭帝柴宗训只有七岁,当政的是小皇帝他妈符太后。符太详情
在抗战之中,尤其是在抗战的前期阶段,当时的我国与德国的关系还是比较不错的,而详情
崔姬淑出生于1909年,她的老家在吉林省延吉县细鳞河乡北洞村。由于家境贫寒,详情
一个抗日部队里如果有个会说日语的中国兵,会有什么奇效? 这不是神剧瞎想,而详情
1645年九月,武定土司吾必奎趁机发动叛乱,声言:朱皇帝都没了,哪还有什么沐详情
二战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世界大战,全球的许多国家和人民都受到了伤害,这场战争详情
飞夺泸定桥,对于长征中的红军来说,具有生死意义,也是长征中一个重大事件。也正详情
宁王朱宸濠的叛乱,仓促而短暂,从起兵到被俘,前后共计四十二天。北京朝廷一方,详情
1519年,原本较为平静的大明朝东南地区突然掀起了一阵骚动。封地位于江西南昌详情
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中国跟越南打过一次短暂的反击战,又称对越自卫反击战,详情
1965年8月6日,南海舰队某水警区鱼雷快艇11艘、高速护卫艇4艘组成突击编详情
1965年7月,台当局为配合反攻大陆的“国光计划”的制订,指示海军派军舰,运详情
最近沉溺于桌游“狼人杀”的我,在欢乐极兮之后,深刻地思考着一个问题:我们这一详情
我们看过宫廷剧的人,其实都注意到一点,就是在这些剧当中,其实在后宫的娘娘,都详情
侠客行中的谢烟客,是个非常守信用的人。 他曾答应替玄铁令的主人办事,就言出详情
梁山的总参谋部是智多星吴用掌管、入云龙公孙胜与神机军师朱武协助的作战中枢系统详情
导 语 其实,金庸笔下还有很多武林秘籍。它们的存在,掀起江湖的腥风血雨。为详情
要说封神演义实力最强的人是谁,大家都会想到鸿钧老祖,不过实际上,实力最强的并详情
很多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一个外号,当然这个外号通常是由别人取的。像是郭富城就详情
印度人的疯狂举动常常用阿三开挂来形容。除了我们最常见的挂火车之外,还有很多不详情
初次见面说“久仰”,分别重逢说“久违”。 征求意见说“指教”,求人原谅说“详情
Top.10 灵素舍身:情义难了恨无常 程灵素,金庸小说《飞狐外传》中的人详情
每逢乱世,受苦的总是百姓和女人,大家都知道,上个世纪的中国动荡不安,北洋时期详情
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,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。19详情
我们说男女交欢,常委婉形容为一翻“巫山云雨”,这正是从楚怀王梦神女的一段欢好详情
现在拍的古装影视剧中,凡有一官半职者,上至宰相公卿,下至胥吏衙役,一律呼为“详情
现代生活中,各种车辆南来北往,川流不息,然而车辆虽多,却能秩序井然,这中间除详情
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,位于华北平原北部,背靠燕山,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。历史非常详情
红豆作为相思寄托之物,古已有之,在七夕情人节的也是情侣用于传达爱意的传情之物详情
日本因为面积有限,几乎是寸土寸金的地方,到了日本最大的城市东京更是如此。东京详情
小说家 ,诸子百家的其中一家,其书多已亡佚。据班固所著《汉书.艺文志》曰详情
杂家,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。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。以“兼儒墨,合名法”为详情
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,以富国强兵为己任。 法家成详情
战国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。铁制工具的普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,使个体家庭得以成为详情
李因(1610-1685),明末清初女诗人兼画家。字是庵,号龛山逸史,晚号今详情
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,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,其诗词书画造诣具有一定的高度详情
曹妙清(生卒年未详),字比玉,自号雪斋,女,元末女作家,钱塘(今杭州)人。与详情
曹妙清(生卒年未详),字比玉,自号雪斋,女,钱塘(今杭州)人。与薛兰英、薛蕙详情
曹妙清没卫夫人名气高,但也是一元代才女,是元代的末期人,不仅书法好,而且文学详情
汪端(1793-1838),字允庄,号小韫,出生于浙江钱塘一个书香世家。祖父详情
在古代,对于一个纤弱的女子来说,健康的体魄是奢侈品,浪漫的爱情是稀缺品。 详情
《鹧鸪天·寄李之问》是宋代歌妓聂胜琼为寄赠李之问而作的一首词。上片词人以眼前详情
张纯如,一个让人心恸的天使 “亲爱的布瑞特,妈妈、爸爸和纯恺,在过去的几周详情
张纯如是一位伟大的华裔女作家,在我看来,她不仅仅是一位作家,还是一个为了正义详情
2004年11月9日上午,以《南京大屠杀:被遗忘的二战浩劫》一书成为美国最受详情